市场保守了?居民抢购大额存单,上市公司购买存款类产品大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尽管去年11月开始的市场上市债市风波已经过去两月有余,但投资亏损的保守“伤痛”依旧笼罩在投资者心头。在做投资决策时,居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稳定收益产品的抢购怀抱。
在居民端,大额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存单存款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快速售罄;在企业端,公司购买资金管理时选择存款类产品比例急剧攀升,类产银行理财则被大幅压降。市场上市
居民理财求稳心切
经历了去年年底的保守理财暴跌,部分居民依旧倾向于牺牲潜在收益的居民高收益机会将资产配置于稳健的理财产品中。
据统计,抢购去年11月至12月,大额债市持续调整,存单存款叠加股市下跌,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破净率大幅提升,12月20日创历史新高,破净率达22.7%。此外,一季度也因股债双杀,理财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破净率也在3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16.4%。
居民对收益稳定的追逐从频频售罄的大额存单中可以管窥一斑。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过于火爆,大额存单的利率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走向较低区间。APP显示,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周期在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已无更长周期的产品,20万起存,利率在1.60%到1.80%区间。APP显示的大额存单种类较多,均为20万起存,存续期在1个月到36个月不等,利率最高为三年期3.1%,其次为两年期2.5%,1年期2%,半年期1.8%。记者依次点开发现,所有产品均已售罄。则是将部分产品的购买起点金额提高到了50万。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也在提高购买门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解,深圳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称,现在大额存单还是比较抢手,大额存单确实门槛提高了,从以前20万提高到30万。
除了大额存单外,部分理财产品的发行趋势也表现出居民对稳健理财的需求攀升,理财公司和基金公司对理财产品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是在追随居民理财偏好。
去年是资管新规的元年,理财公司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旗的号召下,一度实现新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化产品,即采用市值法估值,而对摊余成本法估值避之不及。在发现居民对收益波动的敏感度依旧较高,对亏损的接受度也保持较低水平后,理财公司又开始主推摊余成本法估值和混合估值的产品。
上周,招商、易方达、富国、鹏华、南方5家基金公司各发行一只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5只产品均为封闭式基金,封闭期在1年至30个月不等。这些基金的资产中,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0%,采用交易策略并以市价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20%;基金可投资可转换债券及可交换债券,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总值的10%。
近期,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业理财、浦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相继推出旗下首只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从这类产品募集资金的速度可以看出居民对稳健的需求之盛。
以工银理财的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募集期仅1月12日至18日6个工作日,A、B份额共计划募集30亿元,其中,A份额初始计划发行量20亿元,B份额10亿元,已按期募集完毕,于1月19日成立。该产品期限511天,采用混合估值法,产品投向的60%-80%固收资产以持有到期为投资目标,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20%-40%资产以灵活交易为投资目标,采用市值法估值。
需要注意的是,“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产品能够部分缓解投资者由市场波动导致的阵痛,为部分求稳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但由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资产对封闭期和流动性有更加严格要求,也部分牺牲了博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资金腰斩,银行理财仅占比3.4%
除居民理财外,上市公司今年年初在理财上也呈现出一定的保守趋势。
Wind数据显示,从年初开始到2月9日,A股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583条理财产品购买公告;在此期间,共有362家上市公司认购了理财产品。
整体来看,今年上市公司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选择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投资于理财的资金总量都大幅下降,约是去年的一半。
截至2月9日,今年以来累计有36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计持有1101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859.94亿元。而在2022年同期,即2022年1月1日至2月9日,累计有609家上市公司购买2212只理财产品,总计金额达到了1699.89亿元。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上市企业去年整体盈利表现不佳,闲置资金较少;另一方面,在今年经济发展向好的预期下,公司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而减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
第二,保本类产品比例大幅上升,结构性存款虽然一直是公司理财的主流选择,但今年更受欢迎;此外存款类产品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今年1月1日至2月9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合计金额为625.93亿元,占比72.79%;其他利率更低的理财类型主要为存款和定期存款,合计金额分别为56.28亿元和31.18亿元,分别占比6.54%和3.63%。而去年同期,保本的理财产品也是主流,但占比相对较低:存款80.98亿元,占比4.76%;定期存款35.46亿元,占比2.09%;结构性存款1142.70亿元,占比67.22%;通知存款48.75亿元,占比2.87%。
第三,整体回避高风险产品,具体表现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大幅下降。由于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净值化产品,不保本保息,虽然企业大多会选择风险较低的现金管理类或固收类产品,但仍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今年年初至今,相对风险较高的银行理财总额为29.28亿元,占比3.40%;券商理财51.19亿元,占比5.95%。而在去年同期,对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配置比例还是相对较高的,比如银行理财规模总计221.32亿元,占比13.02%;券商理财116.16亿元,占比6.83%;信托25.74亿元。
去年12月,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到期赎回的公告。记者随机查阅的20份上市公司去年理财的年化投资收益均在在1%左右。例如,宁波的公告显示,去年公司投资并收回的本金共计18.37亿元,实际收益共计1982.79万元,年化收益率1.08%。据公告,的年化收益率为0.69%;的年化收益率为0.56%;的年化收益为0.74%。
由于去年银行理财的亏损,也有上市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到期后净亏损。的公告显示,其购买的1.5亿“广发银行幸福理财幸福添利 1 个月周期型理财计划第1期”到期后亏损40.98万元。
-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小幅回升 专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时机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OPPO Reno8系列工程机部分配置曝光:120Hz屏幕,后置IMX766主摄自闭了,麻了!4200+家下跌,为什么我感觉丝毫不慌,甚至还想加仓?康诺亚在研胃癌新药获美国孤儿药资格认定首款载人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发布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十强城市后,深圳预期今年GDP增幅6%左右国元期货首席范芮:宏观扰动增加 低库存支撑铜价2022中国慈善企业家榜:北京以2021年捐赠总额夺得第一,22位北京企业家捐赠总额高达340.91亿元星巴克中国就抖音0.01元咖啡券无法兑换致歉:为内部测试链接临时变卦?推特CEO:马斯克决定不加入董事会!特斯拉明年开始生产“擎天柱”?
- ·招商证券再破“A股魔咒”调侃 建议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 ·浙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要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底线
- ·民航局谈东航事故对空勤人员情绪冲击:采取措施纾解
- ·美好家园生活节 碧桂园贵州区域推出5重福利
- ·北京疾控:疫情高发多发的区和街乡要进一步降低社会面活动度
- ·IDC:历经两年强劲增长后 PC市场出货量趋于放缓
- ·联储证券总经理丁可:厚植公司文化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 ·【五星股票池】太强了!入选股今天表现亮眼!名雕股份涨停
- ·中公教育与阿里巴巴国际站签署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协议
- ·她喊话拜登:你来基辅走走呀!
- ·深交所聚焦服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 发布新基建、碳中和债、新国货等4条指数
- ·外交部:北约已搞乱了欧洲 不要再企图搞乱亚洲
- ·女子江心岛空地露营一天被村民4次索费,村委会:收费无依据
- ·1万限额也取消了!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不再设限
- ·知乎发旧股招股:徐新减仓80%最高套现6个亿 指导价较美股溢价29%
- ·国泰君安:予中国民航信息网络目标价24.2港元 建议逆向“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