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商保如果没有顶上去,医疗个人支付下不来
来源:财经大健康
多层次社保体系的郑秉本质,是文商区分国家和市场,各占多大比例合适,保果而非国家包揽一切
文/ 凌馨
2022年11月15日,顶上在上海举办的去医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首届中国保险与医药健康产业整合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人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付下“只有发展商业保险,郑秉才能减少(对医疗健康的文商)个人的支付”。
郑秉文在阐述如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时,保果以医疗健康保障为例进行了分析。顶上他指出中国卫生健康筹资中,去医个人自付占比较高,人支2021年为27.7%,付下较全球2018年的郑秉平均水平高了近十个百分点。在郑秉文看来,想减轻这部分负担,公共筹资的替代空间已经不大。因为公共筹资水平已经很高,后续上升空间很小。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商业保险,如果它没有顶上去,可以说自付水平是下不来的。”郑秉文称,这是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
以医疗健康为例,商保筹资占比,中国几乎为全球最低,为5.3%,仅高于韩国、俄罗斯及丹麦、瑞典两大高福利国家,甚至低于印度。郑秉文认为,中国可先以占比10%为目标,提高商保筹资水平,这也是欧盟国家的平均值,世界平均水平为22%。
一头独大的公共筹资,在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总筹资中占比67%,且过去三年保持在同等或更高水平。2018年,世界典型国家卫生健康筹资中,公共筹资平均占比60%,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为62%。高于中国2021年公共筹资水平的,仅有加拿大、英、法、德等国家,美国仅为50%。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觉得这句话是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此过程中,要考虑模式选择的问题。”郑秉文说。
郑秉文还谈到,在发展多层次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学术界的一个流行观点,可能反而是误区——医疗健康信息不对称,必须国家干预。
他的观点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是区分国家和市场,各占多大比例合适,可以按层次来定,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但绝非让国家包揽一切。
比如医疗保障中的惠民保,它的兴起与政策支持息息相关,政府相关部门的“站台”和“背书”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甚至参保意愿,但在本质上说,仍然属于商业健康保险。
目前已经推出的197款惠民保产品中,有22款属于政府主导,134款产品属于政府指导。在这两种情况下,地方医保局、银保监会、金融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通常会出台相关政策,为保险公司提供基本医保数据、产品开发和推广宣传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指导、监督和支持,并且在政府主导项目的情况下,惠民保项目的经营主体一般由政府组织招标遴选,政府对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把控力度也相对更大。
2021年全年,惠民保覆盖1.4亿人次,28省份122地开通177款产品,保费收入达140亿元,但仍然面临可持续的困境。目前地方惠民保,健康人、老年人、患病者费率统一,可能导致年轻健康人流失、有赔付需求人群积极续保,这会让部分险企面临亏损风险,从而长期经营积极性下降。
朱铭来等人曾为《财经》撰文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明确与市场界限的情况下,为惠民保产品的开发提供支持和指导,包括提供数据支持等。至于监管,则由各地银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在现有健康保险监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惩处力度。
郑秉文也有类似建议,例如由行业自律组织对赔付率提出基本要求,防止比例过高或过低导致逆向选择。
尽管2021年全年,惠民保覆盖1.4亿人次,28省份122地开通177款产品,保费收入达140亿元,但仍然面临可持续的困境。目前地方惠民保,健康人、老年人、患病者费率统一,可能导致年轻健康人流失、有赔付需求人群积极续保,这会让部分险企面临亏损风险,从而长期经营积极性下降。
“应该把好事办好,未雨绸缪,防止出现由逆向选择和死亡螺旋导致的保险主体退出和市场一地鸡毛的后果。”郑秉文此前曾向媒体表示。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郑秉文上交提案,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责任编辑:热点)
- 开盘:美股周三开盘涨跌不一 市场等待联储会议纪要
- 国泰君安:维持呷哺呷哺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5.76港元
- 视频|杨德龙:现在是布局四季度行情的最佳时间窗口
- 内地首例!华大智造DNBSEQ-G99助力中国疾控中心完成重庆输入性猴痘病例病毒溯源
-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 “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
- 提前熄灯 延后供暖:欧洲绞尽脑汁应对能源危机
- 警惕!这175家公司假冒国企,上了国资委的打假名单
- 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对于支持中国现代化,松下没有犹豫也没有疑问
- 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本土化生产能否加速基因检测商业化落地?
- 皮尔巴拉最新拍价出炉 锂矿价格继续上涨
- 国家统计局:2013—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发生火灾怎么办?130多名消防员开展演练
-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 高温干旱致中药材减产,逾20个品种涨价超100%,还有资本在囤货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