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网红盐”也是盐,别被“营销故事”带偏了
近段时间,报也被营各类“网红”进口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盐别认知。
据《北京青年报》9月18日报道,事带本来,网红盐一袋400克的新京销故食用精盐价格在3元左右,而像喜马拉雅粉盐、报也被营波斯蓝盐、盐别美国夏威夷黑盐、事带法国灰盐、网红盐盐之花……除了包装精美,新京销故形形色色,报也被营以原产地为“卖点”,盐别价格更是事带贵得惊人。例如,一瓶425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售价即高达169元。
其实,不管是普通盐,还是网红盐,不管是海盐、湖盐,还是矿盐、岩盐,其主要成分都是钠、碘等元素,核心功能都是调味。普通食用盐也来自天然世界,其成分和营养价值与网红盐相差无几,即便一些网红盐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砷和铀等元素,如果含量较大,反而对人体健康有害。
而且,盐的主要成分是钠,此外的其他元素都可归入“杂质”范畴。如果网红盐所含的非钠“矿物质”元素较多,则意味着其杂质较多。
按照一些商家给出的“网红盐所含的钙、镁、钾等含量比普通盐高,营养更均衡”的营销逻辑,粗盐比精盐应该更有营养。但事实和消费者的体验都证明,这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食用盐的营养强化剂使用和营养成分标注,我国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和限定范围。按照原卫生部修订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食盐不得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其“营养成分表”标注方式,也只有“含钠”“含钠、碘”“含钠、碘、钾”三种。
这意味着,其他所谓“矿物质”元素不在“营养成分表”标注范围内,也是不被允许添加到食盐中的。换句话说,食盐只是一种调味品,并非什么保健品或营养品,想要通过本来就有摄入量限制的食盐来补充“营养元素”,基本不靠谱。
▲某品牌喜马拉雅玫瑰盐的宣传文案。图/某电商平台截图商家给网红盐贴上“自然”“矿物质”“营养”等标签,给消费者讲美丽诱人的营销故事,或多或少都存在故意误导的嫌疑。《广告法》明确,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严格地说,商家讲的网红盐“营销故事”缺乏事实证据和科学支撑,这种虚假宣传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进而妨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网红盐”不能靠“营销故事”误导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相关行业协会有必要加强对食盐消费的科普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加对食盐的了解,提升科学消费素养。
与此同时,也需联合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对网红盐营销行为进行针对性排查,依法给商家划清营销底线。如发现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则及时以约谈、查处、责令整改、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并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及时撕掉网红盐的误导性营销包装。
当然,消费者也需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商家口中网红盐的所谓非调味功能迷花眼,不要过多关注“钠”“碘”等主要元素以外的其他成分,相较而言,食盐的质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 ·阿凡达2国内定档,影视股直线拉升!“中字头”又暴涨,千亿白马2连板!这些股却连续20cm跌停…
- ·流量候鸟们支棱起来,一猛子扎进抖音
- ·北溪泄漏“悬案”未解,俄对欧输油管道又发现泄漏点
- ·商务部: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 同比增长20.4%
- ·美国队世界杯首战在即,拜登打电话鼓劲:让我们去震撼他们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硕果累累
- ·未查到成绩错过补考而留级 起诉学校管用吗?
- ·经济日报刊文:保链稳链重在精准施策
- ·全国超300地调整楼市政策超900次,市场仍有待激活
- ·徐建国到侨资台资企业调研走访
- ·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企业“创”出新气象
- ·快讯!乌媒:乌克兰南部尼古拉耶夫州传出爆炸声,响起防空警报
- ·巴菲特卖了超600万股!相守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或已套现17亿港元,豪赚超30倍!
- ·文旅部:延长《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政策缓冲期
- ·欧洲囤气引发船舶抢夺战 LNG船运费再创新高
- ·“钩二代”来了,耐克签约勒布朗·詹姆斯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