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油枣、都兰枸杞.....看丰收的红色画卷
总台记者 刘天惠:我现在所在的佳县位置就是陕西榆林佳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2014年,油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这里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都兰在这座枣园中,枸杞有30余株千年古树。看丰丰收节到了,红色画卷当地特别举行了打枣前的佳县“开杆仪式”。
总台记者 刘天惠:像这样的油枣“打枣仪式”每年都在进行。俗话说:打枣不忘种枣难,都兰三杆打出幸福年,枸杞这里的看丰百姓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杆愿风调雨顺,红色画卷二杆愿五谷丰登,佳县三杆盼来年丰收。油枣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都兰上至老人,下至小朋友,男人打枣,女人捡枣。
总台记者 刘天惠:在佳县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说法,佳县红枣的主要品种是“油枣”,可以看到阳光下,油枣表皮油光锃亮,因此取名“油枣”。除此之外,“油枣”还有皮薄肉厚核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油枣的枣核和原枣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正是由于枣肉厚、枣核小这样的特点,佳县红枣和其他地区的普通红枣相比更易制成枣干、枣泥等衍生品。大家可能会好奇,这座枣园里的千年枣树,为何今日,依然能硕果累累。我们请到当地的红枣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佳县红枣办公室 高级工程师 高峰:古枣林的保护,采取的办法就是枣粮蔬间作,枣树底下种有粮食或者蔬菜,这样的话既能满足单位面积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古树和粮食起到肥水互补、管理互补。这片园子千年以来都是用的自流灌溉,建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给水和排水系统。
总台记者 刘天惠:大家看我身旁的这些枣树,通过合理控制树高,可以使得营养均匀分布在各个枝干,在枝条修剪方面,当地不追求统一的标准和造型,而是因树修剪、随枝造型;在底部也是增施有机肥,进行土肥一体化管理。正是得益于这些措施,佳县红枣亩均增产20%,优果率由20%提升至70%,亩均增收700元。目前,当地还建立了60亩红枣基因库,实现了“走进泥河沟,吃遍天下枣”,从南到北200多米长的枣林里种有60多种不同品种的枣,农技专家通过嫁接不断培育新品种,推动佳县红枣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走出“深闺”的红枸杞
进入9月,素有“柴达木粮仓”美誉之称的青海都兰县进入枸杞采摘旺季。眼下,这里的20多万亩枸杞已挂满枝头,一起去看看这些鲜红的枸杞,是如何成为都兰农户增收致富的。
(责任编辑:探索)
- 富士康:成都工厂闭环生产,目前厂区运营正常
- 沈抖当如余承东
- 美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法案 施压OPEC提高原油产量
- 拜登“吹嘘”自己进出阿富汗伊拉克50多次,美媒:数不对啊
- 大众旗下CARIAD与地平线合作研发产品将于明年上车
- 非“鹰”也非“鸽”:美联储“成功”诱导了市场?
- 居民楼水泥块掉落砸出小坑,粉碎石块反弹险伤人
- 世界密码日这天 苹果谷歌微软宣布将开展无密码化进程
- 壳牌于南非东海岸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计划遭拒
- 300多家疗养院停业!人手短缺、资金不足 美国医护机构不堪重负
- “女子坐月子无聊破译顶级密码”?真相来了!
- 宁德时代上海临港工厂返岗率90%,产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将变成“鬼城”?英国剑桥收车辆拥堵费,学生、市民闹矛盾
- 中金 | 海外:美股再度急跌在交易什么?